IGI首届珠宝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揭晓
由IGI国际宝石学院主办的首届IGI JEWEL 珠宝设计大赛经过作品实物化与专业的评选,共有8位优秀设计师荣获奖项。
经过为期半年的灵感碰撞与创意的实现,IGI见证了所有作品如何从一张图纸转变为一件艺术品。在此期间,为了传承东西方的文化和公益,IGI帮助近一半的设计师嫁接了丰富优秀的资源,让设计师们的奇思妙想不再只是手稿,而是把创作的维度延伸,使设计与构思得以实现,变成真正的珠宝首饰实物作品。不涉及大赛本身,IGI主要负责本次大赛的组织、推广,希望支持更多的年轻设计精英,不参与任何商业环节。
本届IGI珠宝设计大赛共招募参赛设计佳作逾700件。IGI希望通过大赛引领所有设计者对当下时代的文化融合有个深层次的思考,如前人一样创造现代的经典。同时希望经过本次大赛脱颖而出的优秀作品,能够化身为公益桥梁。引起所有热爱珠宝、热爱设计、热爱生活的人们对于珠宝文化和人才传承的关注。
本届大赛赛果由国际专业评审团经过专业审核后评出。本次大赛评审团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特邀艺术鉴赏评委:王津元女士 (复星基金会及复星艺术中心主席)
特邀美学传承鉴赏评委: 蒋琼耳女士 (上下创始人与艺术总监)
特邀媒体评委:敬静女士 (芭莎珠宝执行出版人兼主编)
英国著名珠宝珠宝设计师,Stephen Webster
比利时著名珠宝设计师 David Gotlib,设计总监
奢侈品预测机构Futurist Ltd创始人,Paola de Luca
法国独立设计师品牌DJULA 设计总监,Alexandre Corrot
荷兰独立设计师,现代艺术家 Philip Sajet
意大利著名建筑师、珠宝设计师,佛罗伦萨独立珠宝品牌ARKSIGN珠宝总监,Mauro Vegliante
意大利独立珠宝设计师,高级珠宝品牌御用珐琅彩大师,Maria Laura LaMantia
东方美学玉雕大师,郑良东
本次大赛共设有评委会特别大奖 冠军1名,亚军2名。冠军作品为《 精神之光 》作者 何瑛 ,其作品利用了大自然的落叶一瞬间的形象,以静态的物展示了动态的时间,表达了形体与精神的融合。两位亚军作品分别为 陈德瑄 的《 游园惊梦 》和 史梦莹 的《 笔走龙蛇 》。陈德瑄的作品将东方的元素和西方的宝石珠宝结合在一起;史梦莹的作品以立体的结构体现了东方的书法艺术。每个组别还将诞生一位优胜者荣获杰出设计奖。他们分别是: 丁琳 , 邱舒敏 , 熊玉星 , 江洁 。另有两位获得特设「上下」传承创新奖,其它十八位选手获得入围奖。
本届IGI JEWEL 珠宝设计大赛各类奖项获奖作品公示如下:
评委会特别大奖 冠军
IGI 支持行业精英奖励:现金奖励 + IGI宝石学家全额奖学金 + 海外游学名额
作品图片:
作品信息: 《 精神之光 》
作者信息:何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设计专业毕业。毕业后在国内知名珠宝品牌担任珠宝设计师。期间入围比利时安特卫普HRD钻石设计大赛全球前38名并获得比利时公主接见,此后开始不安分的设计生涯。自创不知名饰品品牌,经营外贸出口批发业务。几年后又进入建筑设计院从事旧改、室内及景观设计。喜欢自驾旅行,穿越沙漠看银河翻越雪山吃火锅,认知了自我的渺小自然世界的伟大,内心依然不安分。“君子不器”,我不想把自己定义为哪一种设计师,只愿做一枚不安分的设计师,把自己的意识形态通过设计以不同形式留于这个世界。未来总有无数种可能……
创作灵感:西方的装饰艺术融合东方的禅意,硬的金属质感融合轻透的薄纱。意在表达:人虽不能延长生命,但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无论处于何种境地,内心的精神之光依然闪耀并延续。
材质及工艺:金重12g;材料:黄金、钻石、薄纱;长*宽:80mm*50mm
设计效果图:
评委会特别大奖 亚军
IGI 支持行业精英奖励:现金奖励 + IGI钻石学家全额奖学金 + 海外游学名额
作品图片:
作品信息 《笔走龙蛇》
作者信息:史梦莹,现任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工艺美术专业教师。毕业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设计管理专业,并取得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首饰手绘、3d珠宝建模、设计管理。主授课程:《首饰手绘技巧与实践》、《3d珠宝建模课程》、《艺术史》等。将课堂与比赛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各类首饰设计比赛中获奖。拥有IGI彩色宝石鉴定师证书和3 DESIGN V9 Basic Level Instructor证书。
创作灵感: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出自李白赞叹大书法家怀素书法的诗句“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本作品以“蛇”字为造型进行设计,灵感来源正是取自怀素《自叙帖》中“蛇”字,以蛇头部的简化图案——水滴形钻石,作为笔触的开始,三条流畅的金属线条构成整个的蛇字,线条流畅又不失力度,将中国古代书法和现代珠宝设计相融合,力求用金属造型表现出草书笔势的雄健洒脱,让观者有笔走龙蛇之感。
材质及工艺:钻石,黄金
设计效果图:
评委会特别大奖 亚军
IGI 支持行业精英奖励:现金奖励 + IGI钻石学家全额奖学金 + 海外游学名额
作品图片
作品信息 《 游园惊梦 》
作者信息:陈德瑄,珠宝设计师、服装设计师。曾游学欧洲各国研习珠宝设计及制作工艺,毕业于佛罗伦萨 Le Arti Orafe珠宝设计学院。珠宝作品《敦煌-Flying Apsaras》获2015迪拜国际珠宝设计大赛亚洲设计Top 5。热爱中国古典文化,着力于将中西方融合美学与服装设计元素嵌入珠宝设计中。
创作灵感:作品灵感来自昆曲《牡丹亭》,以剧中“游园惊梦”一折为主题,再现了这部绝美的爱情故事:梦境(耳环上部分)与情致(耳环下部分)通过“园林”(中间连接处)相连,梦虚而情真,乃中国艺术的写意之道。区别于传统中式珠宝,我希望这款设计是中式艺术隽雅与西方美学张力的【融合】,通过当今珠宝工艺和珠宝材质的运用,能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多一种被分享和传承的途径,希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因世界共有的“珠宝语言”,来一起享受“游园惊梦”的美。
材质及工艺:材质:18K黄金,蓝宝石、碧玺、祖母绿、沙弗莱、绿松石、钻石
设计效果图:
优秀设计奖(每组一名)
IGI 支持行业精英奖励:现金奖励 + IGI单项课程全额奖学金
彩色宝石组
作品图片
作品信息 《融合》之致敬毕加索立体主义
作者信息:邱舒敏,于2011年在上海学习珠宝首饰设计,从2013年开始至今共获得了国内外10个奖项,2016在深圳市黄金珠宝职业技能竞赛(首饰设计师)中获得第一名,被深圳市认定为“深圳市技术能手”,“梧桐工匠”以及“深圳好技师”的称号。创作灵感:灵感来源于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画作,他将平面绘画与几何立体结构的相互碰撞与融合,作品里的鱼儿相互交错,互为邻里,像是沃跃在纸上的几何鱼儿一样 ,具有万般的生气与艺术灵气。材质及工艺:银克重202g
实物化效果图:
钻石组
作品图片
作品信息 《轮回》
作者信息:丁琳,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一个内心世界像风暴一样的设计师,我认为画面和设计是一个抒发感情的绝佳窗口,而珠宝是自然和智慧对于人类的馈赠。所以我的设计理念是:从自然和客观现实出发,创造一个框架,再赋予他们感性和故事。珠宝不单单是一件装饰品,而是一个情感与故事的载体,材料的特殊性赋予珠宝以超强保存记录故事的能力,是理性与浪漫的结合。我笔下的珠宝,是有生命的。
创作灵感:戒指设计以时间作为灵感,联想到中国传统的计时刻度仪器-日晷。日晷代表着中国古代人们的智慧以及对 时间永恒的崇拜,将主钻以特殊的角度镶嵌,当太阳光照耀下来 ,会在佩戴者的手上投影出不一样的光芒,辅以环绕线条的穿插,结合戒托现代科技的设计感觉,让整件作品不趋于俗套,表现钻石设计的本真即是时间与永恒。
材质及工艺:主要材料:钻石,铂金
实物化效果图:
黄金组
作品图片
作品信息:《斗牛》
作者信息:江洁,Jane JIANG,北京大学法学硕士,独立珠宝设计师/律师。热爱珠宝设计,多次荣获国际珠宝设计比赛的肯定,如2016JMA国际珠宝设计比赛、2017囍福结婚金饰设计比赛、2018KDC国际钻石 首饰设计大赛、2020HRD设计大赛等。专注诗意美学设计,珠宝打动人心的不仅是璀 璨的光芒,更是独一无二的灵魂。
创作灵感: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刺破的斗牛布、锐利的牛角和隆起的牛背,诠释突破旧有规则的企图心、不甘束缚的斗志和厚积薄发的力量。该作品作为胸针和吊坠两用款
本文标题:IGI首届珠宝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揭晓
本文链接:https://www.zjnewsw.cn/zbzx/020H1F20212170.html